基本情况

当前您的位置: 首页 - 教学体系 - 基本情况

中心的育人理念为授业于田野之间,树人于实践之中。基于考古学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和文理交叉研究特性,中心教学体系分为实践和实验两个教学板块。

培养过程分基础实验、田野实践和专业综合实验三个教学阶段。近五年来,中心加大教学改革力度,完善教学体系,提升教学质量。主要建设内容是:

1.田野实践课程板块。北大《田野考古实习》课程已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,建立的田野实习“北大模式”为国内高校广泛学习使用,其内涵也与时俱进,不断丰富。

(1)实习课程实现多专业学生全覆盖,包括考古、博物馆、文物保护、文物建筑、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(考古学方向)等五个专业及方向。

(2)新增“保护、利用”环节,以实习基地为依托,积极探讨考古教研与当地经济、文化振兴相结合,形成更为完整的全新训练模式。

(3)《田野考古实习》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、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,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。

2.实验课程板块。加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建设,为人才培养打好良好的基础,同时紧跟学术前沿,新开创新性专业实验课程和踏查分析技术课程。

(1)拓展基础实验课程覆盖面,包括考古学专业的《GIS 考古与空间分析》《田野考古技术专题》,文物保护专业的《无机质文物保护与实验》《有机质文物保护与实验》《文物显微学形态分析实验》,文物建筑专业的《美术素描基础》《建筑设计》系列课程等。

(2)为考古学理论课程配设实验类小班课,在小班课中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观察、认识标本,使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,有效提升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,如《动物考古》《植物考古》《人体骨骼学》等。

(3)配合专业实验课程,建设实验考古暑期课程,如冶金实验考古、陶瓷实验考古、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工作坊等。暑期课程可招募外校学生,在全国高校和行业内起到了示范作用。

(4)紧跟学术前沿,新开创新性专业实验课程,如《微观考古学》《分子考古学实践》《考古残留物分析》等,为学生了解科技考古领域前沿理论技术提供窗口。

(5)积极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,开设《文化遗产勘察与分析技术》《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》课程,设置勘察实践环节及分析技术实践环节,提高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,为将来从事文化遗产研究、保护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。